对三维复合旋转球的种种误解
对三维复合旋转球的种种误解释疑
误解1 三维复合旋转球很少出现。
恰恰相反,乒乓球实践中打出来的绝大多数转球都属于这8类三维复合旋转球。因为理论上的一维旋转球(6种)和二维旋转球(12类)仅仅是在理想状态而存在。按照定义,这18种类旋转球的旋转轴都必须在三个坐标平面内,这是非常严苛的要求。试想一想,我们日常打球有多少时候能打出绝对水平、绝对横立、绝对侧立转轴的旋转球?只要角度相差1度(甚至0.1度),转轴就离开了这三个平面,成为8类三维复合旋转球中的一种了。
实际上,我们打出的每一个转球都是三维复合旋转球。这句话理论上的正确性概率超过99.99%。
误解2 三维复合旋转球太复杂,令人无法理解,望而生畏。
其实,三维复合旋转球与我们熟悉的上旋球、下旋球、侧下旋球是一模一样的旋转球,仅仅是旋转轴的方向不同而已,复杂不到哪里去。我们可以用一根牙签将任何一个小球(鱼丸、肉丸、面团、泥丸、葡萄、金橘、熟鹌鹑蛋、熟咸鸭蛋黄……)穿在中间,双手捻住牙签两端转动小球,显然可以向两个方向旋转,这清楚说明围绕每根轴都有两种旋转球。下面可以简单演示各种旋转球了:双手平放,牙签水平横在眼前,转动小球可演示上下旋球;一手上一手下,牙签垂直地面,可演示左右侧旋球;一手前一手后,牙签水平指向前后,可演示顺逆旋球;一手高一手低(不分前后),牙签斜放(不分前后),可演示侧上侧下旋球。如果牙签一上一下一前一后斜向放置,演示出来的就是三维旋转球了。通俗地说,三维旋转球就是转轴不那么横平竖直的斜向旋转球。如此而已。
我们人类生活在三维空间,很容易感知与分辨上下左右前后。乒乓球也是在三维空间飞行,旋转,我们打球时,来球的飞行是斜的,击球拍型是斜的,挥拍方向是斜的,球被击出的方向也是斜的。这一切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现象。乒乓球的旋转也是斜的,这不是很自然的事吗?说白了,三维旋转球不就是一个斜着旋转的乒乓球嘛?
误解3 学习三维旋转球,特别是学习顺逆旋球没什么用。用一维、二维旋转近似解释就足够可以了。
此言欠妥。如上所述,既然三维旋转球大量存在,学习它研究它怎么会没有用呢?既然球都是三维旋转,仅仅用一维、二维旋转概念与术语怎么解释得通呢?比如,同是左侧上旋球,为什么落台后有的向左侧拐(从击球者的方向看,下同),有的向右侧拐,还有的继续沿原弧线轨道飞行?为了用二维旋转的观点来解释,有人造出了“普通左侧上旋”、“特殊左侧上旋”、“侧下旋弧圈”等等名词,让人云里雾里、不知所云,越听越糊涂,越解释越不清楚。从三维旋转的观点看,真正原因其实很简单:就在那被省略了的第三维度(前后旋转轴):前者含逆旋成分(落台后向左侧拐),次者含顺旋(落台后向右侧拐),后者是接近单纯左侧上旋,基本不含顺逆旋。简单说就是一句话:这是三种不同的旋转球,左逆上,左顺上,左上旋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