乒乓球站位说白了就一句话
刚开始看球的时候,对有些中国选手接发球的站位——主要是马琳——曾经感觉非常困扰:正手位留着那么大的空当,当真没问题吗?
那阵子当然也知道,职业运动员指着胜负吃饭,选择这么站必然是艺高人胆大的结果,但是知道怎么个艺高法——所谓知其然,又知其所以然,那则是很长时间以后的事情了。
其实站位这事,不太较真的话,大原则差不多就是这么一句话:在对方给球最大角度一步能跨到的基础上,尽量让位置给自己喜欢的一边(正手或者反手)。
两个右手对局,如果都站在侧身位发球,那么即便发非常直的直线(这是可能范围内最大最大的角度了)。对于一般性的右手站位,即站在球台左侧,手差不多在中线左右的位置,也就是并步一步的距离,如下图所示:
就算对方球发的很快,跨步的时候向右同时向后,同一水平的比赛里也基本上来得及——球发再怎么发,也不能发到比直线更加偏左的位置了,所以只要一步能控制到这个位置,剩下就是尽量可着自己的喜好来了:
喜欢正手的,那就多留位置给正手;
喜欢反手的稍微站中间一点,可以两面上手;
像马琳和柳承敏那样实在艺高人胆大的,可以把左半台完全给正手留出来——即便是看起来那么大一个空档,一个交叉步跑过去也是绰绰有余。
这个大原则掌握了,其他的情况就可以针对性的调增:
对手是左手,那么发球的时候就要保证对手的大斜线长球(相比于右手对手,可能会非常非常偏右)要在差不多一步的照顾范围之内;
反过来直线的发球就不必太过在乎球台左侧直线以外的部分了:这也是为什么通常右手打左手,往往站的会稍微靠右一点的原因。如果仍然按照打右手的习惯站位,会被对手的长球调动的苦不堪言的同时,自己左方能照顾到的很大一部分空间,其实对手是完全打不到的。
这个大原则掌握了,对手站在正手位发球,对手反手发球等等,应该也能举一反三,做出差不多的调整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