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自己打法选择合适底板
有些人看了这个标题会觉得奇怪:讨论技术为什么要说到“球拍”?
但就我个人这些年打球的体会来看,球拍的选择非常重要:球拍选择得当,会让你如虎添翼,更好地发挥你的特长;如果选择不得当,会对自己的练习和比赛产生负面影响。
所以,这就是我为什么把球拍的选择放在第一个要讲的
先说几个个人观点,不一定对,仅供参考:
一、底板趋于中性化
随着有机胶水的禁用和球变大以及弧圈球的盛行,对速度、旋转就有了更高的要求,这样一来,原先特色鲜明的底板现在都逐步中性化:五层板变成硬五夹、七层板变成软七夹、纤维板变得更柔和等等。
二、脱板时间
从脱板时间来看,五层板、七层板、纤维板是逐步变小。当然,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标准,因为现在很多纤维板也可以做到脱板时间和五层板差不多。
三、5+2底板
这种结构(根据纤维和大芯是否紧贴又可分为外置和内置)是我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底板结构,更符合器材的变革和技术发展趋势:既保证了中近台的速度,又确保了远台的底劲。
说了几个观点之后,现在回归正题,谈谈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底板:
1、根据自己的发力情况选择
有人说“力量大用五夹、借力好用七夹”,有一定道理,但我个人认为不完全对:要用好五夹确实要发力好(是集中发力而不是绝对力量),但是七夹就只需要借力吗?这就要回到上面说的脱板时间了,因为七夹脱板时间短,所以对于使用者的发力效率要求更高,即要求你在“更短的时间内”集中发力。如果你发力效率不高,那么你选择七夹板基本就是一个借力打法,如果是这样,我倒建议这种习惯于借力打法的朋友改用五夹,至少可以练习你的发力。
五夹往往需要使用者自身发力,在近台的借力差一些,所以我才说“5+2”是比较合理的结构:近台靠纤维层借力,远台发力又有厚大芯作保证。
2、从一而终
一般来说,很少有人会一块底板玩一辈子,大多数人会从低端到高端逐步升级。从我个人体会来说,升级底板要遵循一个大体线路:低端五层板逐步到高端五层板或低端七层板到高端七层板等等,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手感保持延续性。
当然这是从练习技术角度而言,实际上很多人是什么结构的底板都玩,图新鲜嘛!比如我自己就是这样,但是这样一来带来的代价就是手感很乱,对涨技术来说有负面影响。
3、选择适合自己技术的底板
技术和器材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,不能过于偏废哪一个。过于迷信器材的朋友,你可曾想过:把青龙偃月刀给张飞用,行吗?武器倒是好武器,不适合使用者嘛!同样道理,过于迷信技术的朋友,你可曾想过:关羽用丈八蛇矛会怎样呢?使用者的武功倒是高了,可是手中的家伙不趁手呀!